|
【大砖】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建院18周年,初心不改 |
【dz22】2019-12-12发表: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建院18周年,初心不改 12月8日叶建华在为广州马拉松做赛前准备。南都记者梁炜培摄12月8日的广州马拉松赛道上,56岁的叶建华再一次“跑”上赛道。从迷你马拉松,到半马,再到用4个半小时“跑”完全马,老叶用了10多年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建院18周年,初心不改12月8日叶建华在为广州马拉松做赛前准备。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12月8日的广州马拉松赛道上,56岁的叶建华再一次“跑”上赛道。 从迷你马拉松,到半马,再到用4个半小时“跑”完全马,老叶用了10多年的时间。 21年前,他不幸因工伤而截瘫,8年前开始接受系统、全面、科学、严谨的工伤后康复训练。如今在赛道上的每一步,都是用他的双手和运动轮椅有力契合出来的。 这一切梦想的实现,除了他惊人的毅力,更因为他背后强大的康复医疗团队。 18年前,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在从化温泉镇开设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以工伤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大型康复医疗机构。18年后,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已形成了康复医疗(工伤、康复、康复专科、专科康复)、康复培训(康复治疗师、专科康复护士、南粤家政工程之医疗护理员、康复护理员培训)、康复工程(康复研究院、gcp等科研)、康复养护(医养结合)“四位一体”发展的华南地区首家三级康复医院和全国工伤康复综合基地。 在这家集预防、救治、手术、康复于一体,以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辅助器具装配系列全周期诊疗的三级康复专科服务,并以脑损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烧伤康复和骨科康复为特色学科的华南最大康复医疗机构里,类似叶建华这样因康复而续写生命传奇、励志人生的伤残者,2001年至今已有30709人。 18年来,无数“叶建华”因为工伤不幸地成为高位截瘫伤残者,最终参加康复训练后通过轮椅、矫形器重新“站立”、“行走”、“奔跑”的,已有3187人。 为让重度工伤职工恢复而努力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初创时期,遍访名家,寻求康复领域全国知名专家的指点、扶助。已故中山大学副校长,我国著名的康复专家卓大宏教授就是中心众多坚实的智库、后盾之一,这位泰斗级专家就见证了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每一步的成长,并细心地解答着每一个医疗康复相关的难题。 从化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富含矿物的天然温泉有极好的康复疗效。中心的前身——广州社会劳动康复中心,在从化温泉镇一条小路两侧的两栋半建筑内诞生。 温伟强是中心成立后的第一批收治病患之一。他因为一场工伤意外出现双下肢无力,生活不能自理,整个人都变得异常消极、颓废。即便是医学进步的当下,脊髓损伤修复都是世界性的难题。如何帮助他康复?康复团队为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严谨的计划,包括临床、物理、作业、中医、假肢矫形、心理干预疏导。中心的相关业务板块组成康复医疗团队为温伟强的康复出谋划策。 一个疗程,两个疗程,温伟强逐渐萎缩的肌肉得以恢复,随后能够借助支具站立、行走,通过训练后能自行导尿。在这18年里,温伟强每年都会得到工伤康复中心的随访,和参与康复治疗及家庭病床服务。借助残疾人助力车,这位老工伤患者甚至能长途跋涉从广州市区驱车到从化参加脊髓损伤康复者之家的活动。 截瘫患者换一种方式“站”起来 2011年11月,中心新院区落户广州白云区启德路68号,康复、治疗和住院环境得到了加强。而胸1以下截瘫在家卧床多年的老工伤患者叶建华,也进入到了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接受康复。 “受伤之初,医生和亲属朋友都认定了我这一生都要瘫在床上。但是在这里,我重新‘站’起来”了! 在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如何让患者适应现状、恢复信心,帮他们实现康复,始终是医生、护士、治疗师团队的努力方向。 “像我这样的截瘫患者,重新像普通人那样跑、跳、行走肯定不现实。但在这里,他们帮我适应了轮椅上的生活。轮椅上的生活,也能过得多姿多彩。” 叶建华得到系统康复后,至今更换了7台轮椅,每一次,他都能得到中心专家们的悉心讲解和建议,在更换初期还能得到悉心引导和训练。 截瘫患者的大小便排出障碍问题最让人尴尬,同时对患者远期寿命影响最大。脊髓损伤者常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等,给生活和社交带来诸多不便。而在省工伤康复中心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团队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得到了极好解决。“在这里教会了我间歇性导尿,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离开康复中心后,叶建华渐渐走出阴霾。他成了广州市无障碍运动协会的副会长,从2013年起开始参加马拉松运动。他还获得过广州市残疾人运动会49公斤级的季军,还将运动轨迹,延伸到了东南亚…… 有脊髓损伤患者生儿育女 杨幸华,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康复科主任。她帮助许多类似叶建华的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 “有些患者颈以下高位截瘫,仅仅头部能动,通过康复和器械,他们能写书并出版。有的截瘫患者,经过康复后,能重新回归工作岗位。还有的伤残者,回归正常生活之后生育后代,续写生命,”杨幸华说。 一直以来,脊髓损伤患者严重伤残乃至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是神经损伤后引发的神经源性膀胱病变,反复泌尿系感染、尿返流等加剧着肾脏的负担,导致肾衰竭乃至尿毒症。因此,如何保护脊髓损伤患者的肾脏、避免和延缓泌尿系相关疾病进展,系统、针对性地处理神经源性膀胱病变是关键。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很早就关注到了这一领域,并将对伤残患者的泌尿、肠道、生殖系统的维护结合到了系统的康复当中。“我们所做的,就是提升伤残者的生活质量,尽量避免或延缓他们进入尿毒症的时间。”中心神经泌尿康复科负责人陈晖表示,这么多年的实践,解决了伤残者们除肢体功能障碍之外的另一大难题。 王璟,29岁时因车祸而受伤。因为前期治疗时对泌尿系统关注的欠缺以及膀胱训练的不足,他很快就出现了泌尿系统的相关并发症,导致膀胱变小、肾功能下降、肾脏萎缩等一系列病症。 当他面临绝境的时候,中心神经泌尿康复团队尝试导尿、运用肉毒毒素治疗,希望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最后通过外科膀胱扩大手术解决这一问题。 控制了泌尿系统,病人的生殖系统也得到了维护和改善。3年前,通过医学辅助生育手段,年轻的王璟和太太迎来一对儿女,而王璟也回归了社会、工作,成了一名保险经纪。 工伤导致的严重伤残者,发生吞咽困难的概率极大,在系统康复、治疗的同时。精细化的护理不可或缺,中心的护理团队特地针对工伤患者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了脊髓损伤、吞咽障碍等专科护理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今年7月,中心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护理专业委员会临床实践基地,承接了首届专科护士前来培训。 康复服务能力极大充实和加强 经过18年的建设发展,医院目前共有广州和从化两个院区,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639张,拥有一支在全国乃至康复医疗界著名的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和要职团队。 在重点发展神经、骨科、烧伤三大核心康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精华,全面发展疼痛康复、亚健康状态干预以及中医传统康复,内设有门诊、亚健康诊疗中心(颈肩腰腿痛中心)、淋巴诊疗中心,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烧伤康复等12个病区、14个康复治疗科室、7个医技科室、1个康复研究院,业已成为全国康复治疗类别最齐全、康复训练场所面积最大、康复技术人才最集中的康复机构之一。 康复学的发展、进步与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相关知识密不可分。2005年,中心承办的工伤康复国际研讨会就成了工伤康复领域的最高规格国际交流盛会。研讨会两年一届延续至今,实现了咨讯的互通互联,专家学者在会议上互通有无,让康复医学往前发展。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用心组建科研临床团队,初步搭建1个康复研究所9个实验室,组建了包括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国外康复科研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在内的研究团队。 目前,中心已成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基地、省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生物医学创新平台和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看点 前置 将康复前置到治疗阶段 传统、普通的伤残后功能康复,往往是在治疗完成后方才进行。但在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很早就开始了临床康复一体化的摸索和实践。通过经验总结,这里的康复专家发现,将康复前置到伤残者的治疗阶段,推动早期康复和康复的早期介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康复的效益和效果。 在手外伤的治疗康复领域和骨关节康复领域,中心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多数肢残患者,不仅能最大限度恢复残肢功能,也能更早、更适配地与假肢、义肢进行融合,加快回归社会、生活的进程。 2008年汶川地震,则是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又一次大型实践。在那场全球注目的地震伤员抢救、治疗中,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倾力投入到了抗震救灾及伤员康复工作当中。中心专门改建了40余间康复病房,设立了新的护理单元和康复治疗场所,收治四川地震伤员44人。是除四川本地康复机构之外,全国接收地震伤员康复人数最多的专业康复机构。 在提供专业康复、治疗之余,中心还承办了地震伤员康复实用技术培训班,对口支援成都市工伤康复中心(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先后派出两批共9名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护理人员加入国家康复医疗队广东分队,帮助该院建立一套全面、系统、规范的康复工作流程,帮扶合作至今仍在延续。 省工伤康复中心派出专业人员进驻四川,为地震伤员提供为期一年半的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支援,开展社区康复指导、家居环境改造支持、伤员互助社区网络建设、生产自救援助、职业重建等。 都江堰地震伤员赵丹,在地震中脊髓损伤,截瘫、生活难以自理,肢体运动功能大部分丧失。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的康复团队为她制定了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以及身、心治疗计划,还组织她参与脊髓损伤者训练营和后续的社会康复、家庭康复计划。专业团队还特意到其四川家中进行家居设计改造,以便她适应轮椅生活。 重新“站”起来的赵丹,被选中参加四川省轮椅篮球队。后又入选四川省轮椅击剑队,2011年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获得该项目一个团体银牌和个人第四。 预防 介入到源头预防工伤事故 像温伟强、叶建华、赵丹等案例,为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带来了良好的口碑,中心自此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康复的类型设施也开始变得门类齐全、综合高效,每年上千名工伤职工在这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 18年来,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的核心服务宗旨始终如一,就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伤残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工伤职工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当然,这其实是很困难的攀登历程。但是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在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接连出现一个又一个康复奇迹。 在传统的药物、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创造性地开发出作业、语言、音乐、心理、运动、水疗等按病种分的、为每一个康复对象制定的康复计划和目标。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白云院区开设了一家全国范围内最特殊的便利店,从店长到售货员到理货员,全部由中心在治的伤残康复者来担任。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伤、残,但在这里,重新掌握了劳动技能的他们,有了新的劳动技能和生活乐趣。通过工伤康复中心专家的训练、治疗和康复,他们也能像普通人一样工作、生活。有的甚至创业成功,打理起自己的果园、产业。 实现伤残职工的社会、岗位双回归,中心还在院区内建立了40多个模拟工作训练站,为伤残者提供模拟场景。让伤残者能在这些情境中重新学习技能。 而更为特殊的是,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介入到源头预防工伤事故。为遏制工伤发生,中心的工伤康复专家们从2006年开始探索工伤预防培训服务,深入各参保企业,开展工作环境工伤危险因素评估,为一线员工提供工伤预防教育培训。防微杜渐地在工伤事件高发的厂房、车间进行摸排,消除工伤隐患,提升高危职工的预防工伤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悲剧性工伤事件的发生。 医疗、康复、护理团队们还特意开展了工伤预防性职业健康检查,提供上门服务,从此建立了“工伤预防培训+职业健康体检”的工伤预防服务模式,做到工伤风险、职业危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障了参保职工的职业健康。 培养 培养人才超6000人次 中心还承担国家和省卫生、人社、残联系统委托的康复治疗师师资、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等任务,培养人才超6000人次。 中心业已被中国康复医学会列为康复治疗师培训中心、康复护理培训基地,是省残疾人康复人才培训(进修)基地、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中山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康复基地、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医院已连续两年(2016-2017)荣获中国专科康复医院百强第二名,素有“南工康、北中康”的美誉。2017年,医院更在国内率先通过carf国际最高级别权威认证,让伤残患者“足不出户”享受国际化医疗康复服务及康复保障。 中心在国内首创“以医疗康复为基础、职业康复为核心,实现医院-企业-社区(家庭)全方位无缝连接”的新型工伤康复服务模式与国际接轨。创新实行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中医师、社工、康复评定师等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康复治疗小组,对每个患者分别进行初、中、末期康复评定,根据患者在运动、语言、认知、日常生活、职业能力等不同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和康复目标。力求使患者身心功能得到科学、系统有效的补偿、改善、重建以及最大限度地恢复,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医院以优质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幽雅的环境、严格的管理、良好的技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广东,以省工伤康复中心为龙头、34家工伤康复协议机构为主体的全省工伤康复服务网络,建立“国家-区域-地区(社区)”多层次的全国性工伤康复服务网络体系,覆盖广东全省的工伤康复网络,并且辐射湖南、江苏、厦门,在兄弟省份也复制出了工伤专业康复机构。 大 事 记 第一阶段(2001年成立至2004年) 医院作为国家探索工伤保险体系中重要一环,承担伤康复政策性专业康复医院标准化建设的使命。 开通国内首个工伤康复网站。 被国家劳动保障部授予“工伤康复综合试点单位”。 受国家劳动保障部委托承办“工伤康复国际研讨会”。 医院正式成为“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康复基地”。 第二阶段(2005年至2011年) 医院正式移交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并实现异地新建,是医院各项业务创新的关键时期。医院从原来的100多张床位,扩展到500多开放床位。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正式挂牌,医院更名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粤港作业治疗培训中心挂牌成立。 《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以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为依托,部省共建国家工伤康复基地。 医院组织撰写《中国工伤康复学》,成为国内首部工伤康复专著。 医院被中国康复医学会确定为“康复治疗师培训中心”。 医院异地新建一期工程暨全国工伤康复综合基地落成开业。 第三阶段(2012年至2016年) 医院被确定为:中山大学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医院被省卫生厅核定为三级康复医院。 医院连续五年与广州马拉松组委会合作开展马拉松专业选手赛后运动损伤康复及培训服务项目。 医院获准设立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粤港运动损伤康复研究中心成立。 医院与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合作,作为俱乐部唯一指定康复医疗机构。 康复研究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医院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平台”。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黄黎锋 (【dz22】更新:2019/12/12 17:11:16)
|